为全面落实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,深入推进清廉公路建设,引导青年筑牢廉洁防线,省白银公路发展中心团委按照党委工作部署,积极组织开展“青年说廉”主题活动。微信公众号现开设主题专栏,号召公路青年以 “倡廉” 征文讲述清廉故事,用 “说廉” 短视频分享廉洁感悟,在笔墨间勾勒廉洁底色,于镜头前传递清风正气,让廉洁文化成为推动公路养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。
河西走廊的风沙中,八棵白杨树扎根戈壁,屹立成不朽的精神丰碑;蜿蜒的公路线上,老一辈公路人郑占乾用一生诠释廉洁奉公,让“八棵树精神”在新时代熠熠生辉。这树与路交织的故事里,藏着千年文化的清廉密码,镌刻着革命精神的红色基因,更闪耀着新时代公路人坚守的初心。
敦煌壁画中的“清吏图”诉说着古代廉吏的风骨,林则徐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呐喊穿越时空。传统文化中“公生明,廉生威”的箴言,恰似公路旁的里程碑,丈量着品德的高度。郑占乾初到戈壁道班时,面对物资匮乏、条件艰苦,却从未向组织多要一分一毫。他常说:“修路是良心活儿,贪一分钱,路就塌一分。”这种将廉洁视作生命底色的坚守,与传统文化中“不饮盗泉之水”的气节一脉相承。
革命年代,焦裕禄“生也沙丘,死也沙丘”的奉献精神震撼人心。郑占乾传承着这种红色基因,在修建张掖至肃南公路时,带领工友们肩挑背扛,与恶劣环境抗争。施工队送来的“慰问品”,他原封不动退回;工程承包商私下塞的红包,他当众拒收。他用布满老茧的手,在戈壁深处筑起廉洁的长城,正如革命先辈用鲜血捍卫信仰,让廉洁的种子在公路建设的热土上生根发芽。
“八棵树精神”不仅是艰苦奋斗的象征,更是廉洁自律的写照。1952年,郑占乾和工友们在荒滩上栽下八棵白杨,从此以树为家、以路为业。物资紧缺时期,他将有限的养护材料精打细算,宁可自己多跑几趟路,也不浪费公家一颗螺丝钉。退休时,他留下的唯一“遗产”,是一本写满养护心得的笔记本和一颗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初心。这种克己奉公的精神,正是民族文化中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生动诠释。
新时代的公路养护事业,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。年轻的公路人接过郑占乾手中的接力棒,将“八棵树精神”融入日常工作。在公路养护维修工程中,他们严格把控材料质量,拒绝供应商的利益输送;在养护资金使用上,他们坚持公开透明,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。这是对“八棵树精神”的传承,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廉洁自律要求的践行。
八棵树历经风雨,依旧枝繁叶茂;廉洁路跨越时代,始终宽阔平坦。从传统文化的浸润,到革命精神的传承,再到新时代的坚守,廉洁始终是公路养护人最坚实的路基。作为团员青年,我们当以郑占乾为榜样,让“八棵树精神”在心中扎根,用廉洁的清风,守护公路事业的万里坦途,让每一条公路都成为清正廉洁的见证,成为连接民心的纽带。(陶鸿晓)